
加强国有大型化企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意见》落实,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召开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意见宣贯视频会。
国家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将推动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024年底前企业全部建立
该负责人介绍,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作为我国消防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化解企业安全风险、应对处置特殊灾害事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在2016年10月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细化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更强,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意见》明确,2024年底前,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全部依法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布局更加优化,招录制度更加完善,职业素养更加过硬,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工资待遇更加合理,装备配备更加科学,执勤训练更加规范,职能作用更加突出,队伍生命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从十方面规范队伍建设
《意见》从十个方面对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进行了规范加强。
一是依法建设队伍。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依据《消防法》和相关规定要求,按照《危化企业消防站建设标准》,落实“应建尽建”责任,制定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发展规划,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模式,合理设置支队、大队、中队,统一规范称谓,明确队伍隶属关系和级别,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团、工会等组织。
二是明确职能定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承担企业各类事故中人员救助、着火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紧急状态和危险作业的现场监护,以及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志愿消防队专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参与工艺处置。
三是规范人员招录。国有大型危化企业科学编制用人计划和定额定员标准,合理配置各岗位人员,制定专职消防队员招录标准。
四是提升职业待遇。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针对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等职业特点,参照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标准上限,制定专职消防队员工资待遇标准,明确工资、绩效、津贴、福利等待遇保障,购买人身意外伤害、补充医疗保险。
五是深化技能培训。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制定岗位技能提升计划,每年组织对企业专职消防队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和专项培训,提升岗位履职能力,开展履职情况考核。
六是优化装备结构。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加大装备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专职消防队伍装备器材配备和定期更新机制,有针对性增配与企业危险特性和生产装置灭火救援任务需求相匹配的装备。
七是强化执勤训练。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制定企业专职消防队伍执勤制度、训练大纲等,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针对性实地熟悉、业务训练和实战演练。
八是严格管理教育。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将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及队员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考核考评范围,结合工作特点制定标准,科学评价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及队员工作绩效。
九是加强经费保障。国有大型危化企业应加强安全经费投入,合理统筹经费使用。
十是增强职业荣誉。统一企业专职消防队伍服装、标识,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工伤保险、伤残抚恤等特殊政策。
分三步进行工作落实
据介绍,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要分三步落实。
一是细化部署。2023年2月底前,国有大型危化企业总部分别召开行业系统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和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二是全面建设。2024年12月底前,对照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任务和《危化企业消防站建设标准》,全面开展建设,按时完成任务。国有大型危化企业总部加强跟踪指导,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视情开展督导检查。
三是验收总结。2025年1月至5月,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有大型危化企业总部成立联合工作组,按照“一家一家过”的方式,组织对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验收和总结。
该负责人指出,要强化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巩固提升和督导问效。将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情况纳入有关国有企业安全考核评价指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建设缓慢的,要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落实;对因建设责任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有影响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