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 | 逢源头条 | 耀华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今天成立啦~
耀华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
这在逢源的城市变迁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新鲜事物新鲜解读,小e第一时间为你全面解读耀华建管委的相关内容,并让你重温当年历史学习的套路。
建管委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社区微改造!
如今,走在干净整洁的耀华大街上,然后穿街走巷,你想不到这个地方正在发生着那些变化。因为很多的改造,都在“细微”之处。为了落实广州市城市微改造计划,小e从逢源街道办获悉,耀华社区微改造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当中,目前已经初步确立了14项改造内容,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改造工作。微改造,正是耀华建管委成立的历史背景。
※
今年6月底,广州城市更新局官网发布了《广州市2016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按照该计划,纳入今年城市更新改造的包括“全面改造”、“微改造”、“片区策划类改造”3种类型;其中城市微改造项目有38个。据了解,对耀华社区进行微改造是2016年全市城市微改造计划的38个项目之一。
※
建管委成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社区多元共治!
事实上,逢源街在此之前便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工作,耀华社区居委会更是在“微改造”这件事情上下了不少功夫,如努力动员耀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微改造的全过程,把微改造工作办成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范本。例如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就微改造的具体事项进行意见征集。从征集的结果来看,能够参与到自己生活环境的改善工作中,居民们都十分重视,几乎每一张意见征集表都被写的满满的。比如什么路段不便行走,哪些危房急需修缮等等。
逢源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前对社区进行微改造的项目,都没有这么多的居民参与的环节,这一回能充分的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一点,从几十份写得满满的意见征集表上就能体现。目前,通过征集到的意见,街道办从中提炼,已初步确定了不少改造内容,之后还有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而按照项目计划,有些微改造项目将在今年年末完成。
耀华社区成立建管委的现实基础就在于党建引领,三社融合,不断创新社区多元化共治模式和逢源居民民主自治的热情。据了解,在社区微改造过程中,逢源开始筹划根据居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为成员,成立耀华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建管委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带动社区守望互助!
新成立的耀华社区建管委的架构由社区党委书记负责日常运作的组织工作,居委会副主任、耀华社区人大代表、逢源人家社工代表、党代表和4位居民小组的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小e获悉,建管委委员原则上是义务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没有任何报酬,任期2年,由居委提名。
逢源街道相关负责人称,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是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根据居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在城市小型熟人社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带动居民参与共建、共管,引导居民自发搭建的社区自治平台,并承担着“研究制定社规民约,带动社区守望互助,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的重任。
对于新成立的建管委,逢源街道办和街坊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建管委主要负责收集社区居民对微改造的意见,对改造项目进行监督,研究制定社规民约,带动社区守望互助,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并协助居委会做好矛盾协调和化解工作。而建管委议事实行季度议事制度,以单一季度作为议事周期。
耀华建管委则按耀华社区居民小组地域划分进行管理,共划为4个小组,具体如下:
1第一小组
长寿西路25号、25号之一
耀华西街1、3号
存善东街18、20号
存善东街16号之二
2第二小组
耀华西街9、11号
存善东街11、13、15号
存善东横街2~10双号
存善正街1~3号
3第三小组
存善西街9、11号
存善北街10~14号
4第四小组
余下房屋
【记者 夏左左】
【摄影 陈文杰】
(部分图片由街道办提供)
【编辑 楚韵】